企业新闻

有聊|李健 :光环不属于我,属于李响和“李响们”

  中新网北京2月8日电(刘越)“《狂飙》庆功宴”“如果《狂飙》改名”“《狂飙》删减片段”……开年爆款剧《狂飙》日前虽已收官,李响们戏里戏外仍旧热度不减。有聊于属于李张译、李健张颂文 、光环高叶等演员迎来极大关注度 ,不属剧中“李响”的响和扮演者李健也由此走进大众视野。

  “李响”这个角色有多受欢迎?单单在微博 ,李响们#李响下线#的有聊于属于李词条就有高达1.8亿的阅读量。《狂飙》大结局的李健那晚,高启强伏法认罪  ,光环光明最终战胜邪恶之际,不属社交媒体被同一句话刷了屏 :响哥,响和京海的李响们天亮了 。

有聊|李健:光环不属于我,属于李响和“李响们”

  寥寥数语 ,有聊于属于李寄托了万分意难平 。李健一个自我献祭式的“白月光”人物最容易得到观众的移情 ,稍加营业便可名利双收  。而锣鼓喧天之下 ,这位演员却冲镜头笑得爽朗,他说  :“光环是给角色的,不是给演员的。最终光环会落在为扫黑事业牺牲的那些公安干警的墓碑上 。”

有聊|李健:光环不属于我,属于李响和“李响们”

  “我只是一个传递者。”

有聊|李健:光环不属于我,属于李响和“李响们”

  一个迷途的刑警

  “李响的牺牲是死得其所”

  见到李健的那天,北京天气很好。

  他本人看起来比屏幕中要年轻一些,皮衣锃亮,发型清爽 ,板正颀长的身形叠在椅子里,一边给照片签名一边和身旁的工作人员聊天 ,偶尔开个玩笑。余光扫到一旁布置拍摄场地的我们时 ,他微微颔首 ,表情随和——一如《狂飙》中那位拿着公文包 、喝着养生茶的支队长“李响”。

  李响的前半生顺理成章:生于莽村,母亲早逝,父亲不顾家 ,没背景、没人脉 ,没伞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。他很争气 ,从地方派出所被调到市局,成了一名年轻有为的刑警 。被领导赏识  ,受同事爱戴,甚至流氓地痞都会又敬又怕地喊他一声“响哥”。

《狂飙》剧照。受访者提供

  “李响出生在市井家庭 ,他不是那种板板正正的警察形象,不端着 。面对唐小龙唐小虎的时候  ,他会选择透露一点安欣的身世去震慑他们 。”在李健看来  ,李响的成长环境注定他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会更加圆融 ,而如何将“市井气”融入角色中,塑造一个真实又不失正气的刑警形象 ,对演员来说是一大难点。

  “我以往演的军人形象偏多 ,但是警察跟军人完全不一样。为了饰演李响 ,我看了很多关于刑警的书,大概有六七本。”通过前期扎实的案头工作,李健勾勒出了“李响们”的人物底色  :“刑警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 ,脱掉警服后 ,他要有一点点痞气 ,人物才比较丰满 、真实 。做侦察任务的时候,你会觉得他比百姓还百姓,因为要融入到那种市井气息里头 ,才能得到线索 。”

  人性的染缸里浮浮沉沉,哪有什么白纸一张 。从前的李响知世故而不世故,但从目睹师父的死之后 ,他的人生便急转直下——从隐瞒师父是内鬼的真相 ,到假意投诚“大老虎”,最终在多方博弈中坠楼身亡,英勇牺牲。

《狂飙》剧照。受访者提供

  一封留给安欣的信,60张不敢动的卡 ,一分没碰的十八万一千元——这就是他31年的短暂人生 。和意难平的观众不同 ,李健却认为 ,李响的牺牲死得其所,也是他早已注定的命运,“从隐藏师父的秘密开始,他就走向了一条很危险的路,他已经知道死亡随时伴随自己。面对强大的黑暗力量,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宣扬正义,这个结果是必然的 。”

  李健甚至认为,这个角色的死去很有意义 ,“李响在这个节点下线,突出了扫黑的困难和危险 ,突出了警察为了扫黑事业做出的牺牲 ,也改变了安欣后面对于扫黑的工作方式 。一个好的角色不在于戏份多少,而在于它存在的意义、作用,它是否有闪光点 。”

  李响忠于“理想”,盖棺定论,任凭后人评说 。观众对这个角色有着不同的解读 、分析甚至审判 。作为饰演者,李健给他的判词则透着痛心和惋惜:“李响是一个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规划,充满热忱 ,奔着理想前进的年轻人。他碰到了很多诱惑和选择 ,但是他守住了底线,最终奔向正义与光明 。”

《狂飙》剧照 。受访者提供

  同时 ,李健斩钉截铁地认为,李响从来不算是一个“灰色人物”:“他是一个真实的人物。李响这个角色 ,抛弃了以往正面形象的那种高大全 ,他有人性的弱点,在面对诱惑的时候犹豫过也挣扎过 ,但是最终选择了正确的方向。”

  这股坚定的语气 ,在他回答记者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时也曾出现过  。

  “所以在师父墓前,一面代表自首,一面代表蛰伏的硬币  ,到底落到了哪一面?”

  “初心的那一面。”

  过命战友情

  “张译老师帮了我很多”

  “朋友交心  ,战友过命。”——在《狂飙》中,李响如是说。

  关于李响和安欣,观众写下的精妙比喻,让李健印象深刻:“有人说安欣像刀刃 ,李响像刀鞘 ,他时刻保护着刀刃 ,但是又承受着外界的压力 ,我觉得很贴切 。”

  君埋泉下泥销骨,我寄人间雪满头 。在李响牺牲后 ,安欣接连遭受重大打击,一夜白头 。曾经有网友在微博向李健提问 ,“如果李响看到安欣当交警以及后来满头白发 ,会想对安欣说什么呢?”

  李健的回复上了热搜:焗个头发吧,战友 。

微博截图

  霎时间 ,大家不是在“哈哈哈” ,就是在调侃他是“搞笑男”  ,李健对此哭笑不得。他表示,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玩笑 ,而是对战友的真挚寄语。

  “后面是一个流泪的表情,大家可能没注意,光看词了 。不是说单纯的让你去焗个头发,改变一下形象 ,是说扫黑工作是阶段性的 ,战斗还将继续,你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,要在意自己的身体 。”

  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 ,但当观众钟情于对一个角色进行二次创作和解读时,恰恰证明了这个角色本身塑造之成功。都说戏从对手来,和张译的互飙演技或许是“李响”出彩的原因之一  。

《狂飙》视频截图

  “他真不愧是影帝 ,他对于工作的认真态度是超出我想象的。”李响坦言,这次和张译的合作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,“有些问题在其他剧组没人会告诉你,但是张译老师会指出你身上的一些问题 ,帮助你去调整 ,让我收获特别大。”

  李健举例 :“有一场戏是李响对安欣袒露心声。面对安欣的质问 ,我举起加油卡说,‘这是加油卡,是我要接近他(赵立冬)的证据’,张译老师现场‘啪’把加油卡打掉了 。”

《狂飙》视频截图

  “我就顺着他的动势,赶紧跪到地上去捡这些加油卡 ,这是一个神来之笔 。这一瞬间就更显得李响的无助 ,尊严的破碎,为了坚持自己的初心,他宁愿牺牲尊严和前程。这是即兴创作出来的,也是现场碰撞出来的。”

  “包括后面安欣说‘你去自首,我可以帮你’,那一瞬间的反应也是我现场感受到的 :我不能把你拉下水,我要保护你,我要用我自己去给你趟一条血路。”能严丝合缝地接住即兴表演,靠的是演员强大的角色逻辑和入戏能力 ,“人物的心理变化层次是提前想好的,到了现场以后 ,经过这样的碰撞又丰富 、细化了。”

  人间清醒

  “光环不属于我,我只是传递者”

  在将近一小时的采访中,李健展露了他真诚、爽朗 、直率的一面 。他反反复复感谢了一个人——《狂飙》的导演徐纪周。最初接到角色的李健压力山大 :“徐纪周导演一直在给我建立自信 ,他说这个角色是给你写的 ,你怎么演都对。”

  和剧中人设类似,李健身上有股子北方爷们特有的幽默劲儿——剧播期间 ,他充当了一波反向剧透小能手  :“好多朋友给我打电话发信息 ,问李响是什么时候黑化的 ,他怎么黑化了 ?”

  李健坏笑 :“我就给他们回,我说李响最后立功了,还当局长了,他说‘那我就放心了,我一直担心他黑化呢!’”

《狂飙》剧照。受访者提供

  不仅如此 ,提到剧中的“高启强”张颂文时 ,李健云淡风轻地丢下一颗重磅炸弹 :二十年前 ,“高启强”曾经给“李响”上过课 。

  “颂文老师是给我带过课 、排过练的老师 。那会是2002年 ,他高我们两届。我们北京电影学院有个规矩 ,就是师弟要汇报演出的时候 ,师哥会来帮你排练 。”李健回忆  ,张颂文前前后后在他们班呆了大半年的时间,“那时候都特爱听他上课 ,他上课有个特点,就爱给大家讲故事 ,一讲就讲半天 。我们都坐那不用动 ,特别高兴 ,就听他讲故事 。”

  “这次是我们相隔了十几二十年以后才又见面。”李健开了个小玩笑:“我觉得他没有什么变化,依然很亲切,可能是比以前‘丰满’了一点 。”

  别看现在李健打趣张颂文打趣得起劲儿,他前段时间也遭到过广大网友的调侃。在某场直播中,只穿了运动短裤的他营造出了“下衣失踪”的时尚效果 ,#李健的裤子好短#词条1.5亿的阅读量简直是活脱脱的公开处刑。

直播截图

  “说实话 ,要不是《狂飙》 ,我绝对不会去直播的 。第一次抖音直播的时候,我说‘大家拜拜 ,再见’ ,结果把关闭点成了暂停 。”2G冲浪选手李健对自己每一次的“社死经历”都记忆犹新:“其实第一次直播穿的也是运动短裤 ,因为有桌子挡着,所以也暴露不了什么 。第二次直播时我在卧室里找了一个小桌子,然后把iPad支在上头。”

  “他们说iPad直播 ,你看到的画面和播出来是不一样的 。我不知道这个问题 ,所以就闹了这么大的乌龙 ,特别不好意思  ,也很尴尬,好在观众还都能理解 。”

  直率爽朗的性格加上正气十足的一张脸,李健光速成为新晋“三月男友”。面对剧迷们在微博下带着揶揄的集体“叫老公”行为 ,他认真回应:“我觉得这是现在观众对于演员的一种肯定和喜爱 ,我把它当作一种网络词汇 。”

  “这种光环是给角色的 ,不是给演员的。随着这股热度的褪去 ,观众也会慢慢地冷静下来 。最终光环会落在为扫黑事业牺牲的那些公安干警的墓碑上 ,这份荣誉是给他们的 ,这份喜爱也是给他们的,我只是一个传递者。”

《狂飙》剧照。受访者提供

  李健坦言 ,希望借由《狂飙》的关注度来扩大知名度 ,从而突破瓶颈,踏上都市剧 、偶像剧  、反面人物等新领域;同时 ,对于走红这件事,他又分外清醒,“感谢大家的喜爱,这种幸运不是随时都降临的 ,这种热度也不是每个角色都有的  。保持初心,随时提醒自己 ,你的职业是什么,你的理想是什么 。”

  “作为演员来讲 ,多塑造一些像‘李响’这样成功的 、被观众认可的人物,就是我的追求 。”(完)

【编辑:刘越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