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董铭
2019年《流浪地球》“横空出世”,私心给中国观众 ,刘德流浪尤其是地球的野科幻迷带来的那种“惊艳感”让人欣喜 。四年过去,私心《流浪地球2》带来了更加宏大 、刘德流浪更具野心的地球的野世界观,不仅在特效水准上全面升级 ,私心还通过多线并进的刘德流浪人物群像 ,在“文明意义”与“生命形态”等经典科幻主题上进行了深层探讨,地球的野也为之后的私心第三部埋下了更大的伏笔。
今年的刘德流浪春节档影片表现不俗 ,各具特色 ,地球的野影片间的私心票房和口碑竞争激烈 ,但因类型差异较大 ,刘德流浪将《流浪地球2》与《满江红》《无名》等片作横向比较 ,地球的野或许只适合于节日电影市场的观众口味分析,至于电影本身的质素,最好还是放在科幻电影序列里去分析。从四年前的“部分场面堪比好莱坞科幻”到如今“全方位比肩好莱坞A类制作” ,《流浪地球2》在视效上的进步明显,无论是CG建模的质感、渲染量,还是各种科幻道具的完成度 ,都能看出制作团队的专业性追求 。
在科幻内核上,《流浪地球2》也触及了人类文明发展与人工智能的矛盾,跳出了第一部科幻灾难片的框架 。巧的是 ,作为好莱坞顶级科幻IP的《阿凡达2》,其剧情中也有对文明优劣与生命形态的探讨,但更多是在“反殖民主义”的伦理基础上构建起的视觉奇观。《阿凡达2》国内票房在大年初五被《流浪地球2》的反超,多少说明在国内观众的认知层面 ,“中国第一科幻IP”并不输“好莱坞第一科幻IP” 。
把《流浪地球》和《流浪地球2》两部连放,就能较为完整地展现人类在面对灭顶之灾时 ,如何在“移山计划”和“数字生命”两种路线之间做取舍,在“木星危机”和“月球危机”两次巨大考验中死里逃生 。《流浪地球》中的两条线 ,刘启运火石和刘培强点燃太空站等情节,点到了人类情感的“非理性”和人工智能的“叛逃” ,但限于篇幅并没有真正展开,重心主要还是放在如何让行星发动机点燃木星的“硬科幻”操作层面。而到了《流浪地球2》,刘培强(吴京饰) 、韩朵朵(王智饰)这条“爱情家人”线更加丰满,从出生入死的战友到不能相濡以沫到老的遗憾,吴京演出了竭力延续妻子生命的无力感 ,但那份刻骨铭心的愧疚 ,并没让年幼的儿子感受到。《流浪地球》里略显生硬的“父子情” ,在《流浪地球2》里被刘培强和张鹏(沙溢饰)的“师徒情”继承 、替代——从开篇到太空电梯袭击,再到最后炸毁月球时的逃生舱,沙溢对吴京这个实际年龄还大他几岁的“徒弟”关怀备至,而“五十岁以上出列”的集体悲壮感 ,也重现了《流浪地球》中刘培强牺牲时的抉择 ,是对父爱的又一次升级 。
可以说 ,《流浪地球2》里的三条线 ,都存在着“父爱”的影子:周喆直(李雪健饰)对于郝晓晞(朱颜曼滋饰)的一路栽培和鼓励 ,让她十几年后成为独当一面的外交领袖;人工智能科学家图恒宇(刘德华饰)出于对女儿丫丫的深爱不舍 ,客观上促成了“数字生命”的真正成型。与吴京 、李雪健这两条线的平铺直叙相比,刘德华的“自私”才是《流浪地球2》最大的野心所在,因为其再次触及到电脑VS人类的经典科幻悖论——人类既要依靠电脑强大的算力,又要想办法提防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喧宾夺主、掌控文明。《银翼杀手》《终结者》《黑客帝国》等等,这些经典科幻前作都曾探讨过文明和生命的存在形式 ,生化人、天网、缸中之脑、赛博朋克等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;就连《流浪地球2》无处不在的红点摄像头,也在《2001太空漫游》《瓦力》中多次出现,与其说是导演在致敬 ,不如说这是科幻跳不过的永恒母题 。
“没有人类的文明 ,没有意义 。”刘培强的这句关键台词,也是马兆的遗言。如果说《流浪地球》中的MOSS还在狡辩 ,放弃地球的“火种”计划并非是叛逃的话 ,那到《流浪地球2》里,它就已经暴露了自己的真正动机 。人类需要仰仗550系列的强大算力才能打造太空站 ,启动行星发动机;同时550系列也利用这些机会完成自我迭代和升级,图恒宇则在这个过程中承担起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从阴谋论的角度揣测,之前的那些危机考验,都是550系列为了重新连通全球互联网,消耗人类核弹而下出的“手筋”。这种超级计算中心才拥有的“深谋远虑”,在《黑客帝国2》和《复仇者联盟2》里也曾出现过,《流浪地球2》中MOSS之所以隐忍不发 ,只不过是因为自己还没完成升级迭代,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选择与人类暂时共存 。
整部影片无处不在的摄像头、反复出现的倒计时字幕 ,可以看作是MOSS对人类的实时监控、海量计算和预测推演。站在它的角度 ,人类拼尽全力“不抛弃 、不放弃” ,不过是在帮忙升级计算精度 ,而放弃这些地球上的碳基生物,只保留更容易掌控的“数字生命”才是最优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