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新闻

骗取房租、误导青年刷单跑分 节后返工小心这些骗局

  骗取房租 误导青年刷单 、骗取跑分骗局“跑分”

  节后“返工热” 小心租房 、房租返工招工骗局

骗取房租、误导青年刷单跑分 节后返工小心这些骗局

  春节过后迎来租房 、误导就业高峰期  。青年58同城、刷单安居客2月9日联合发布的节后数据显示,春节后一周 ,小心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租房热度环比翻倍,骗取跑分骗局部分城市租房热度环比涨幅超过200%。房租返工与租房一起“热”起来的误导还有就业市场。招聘平台猎聘最近发布的青年报告显示  ,春节后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北京 、刷单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,节后这3个城市的小心新发职位占比分别为12.6% 、10% 、骗取跑分骗局9.5%。

骗取房租、误导青年刷单跑分 节后返工小心这些骗局

 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注意到,随着一二线城市租房和就业高峰的到来,一波专门针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的租房、就业骗局也随之而来 ,值得警惕 。

骗取房租、误导青年刷单跑分 节后返工小心这些骗局

  长收短付、高收低租,有人骗了租金就“跑路”

 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近日公布了两起租房诈骗案件,经法院一审判决 ,两名被告人均被判刑并处罚款。这两起案件均为套路雷同的租房诈骗案件 。

  在一起案件中  ,被告人田某因沉迷赌博输光了所有积蓄,急需用钱的他在网上看到“高收低租、长收短付”的骗钱套路——即中间人以较高月租价格 、短期向房东租用一处房屋 ,再以较低月租价格 、长期向下家出租同一处房屋,待收取下家大笔租金后,中间人直接拿钱跑路。

  田某以每月4100元 、月付的形式租下了一套房屋,再以每月3000元的低价将该房屋整年出租给下家,实际骗得租金近3万元 。田某当晚就在赌桌上把钱全部输光  ,随后逃往外地,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 。经法院审理 ,田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,因其系累犯 ,依法从重处罚  。在退赔钱款并取得被害人谅解后 ,田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,并处罚金三千元 。

  而在另一起案件中,被告人马某是一名房产中介,他利用职务之便,找人冒充房东出租房屋  ,骗取租客资金近7万元 。最终被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 、缓刑四年 ,处罚金三万元,并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房产中介相关活动。

  据悉,《上海市住房租赁条例》已于今年2月1日起施行,从立法层面规范房屋租赁市场 。浦东新区法院法官提醒节后返工租房的年轻人,租房时一定要克服贪便宜的心理,除了选择正规中介外,还应仔细核验房屋信息;如出租人是房东本人 ,要注意查看其身份证、房产证等原件;如出租人是“二房东”,务必要联系房东本人核实情况 。

  无需工作经验,轻松跑腿可赚大钱 ?

  春节过后没多久 ,上海一家美容院的美容师小天就连续被“骗”了两次 。第一次 ,她经朋友介绍接单了一项兼职工作,在某购物平台上刷单。支付了680元中介费后 ,她开始接受上家的派单 ,“每做一个有效评论,可以赚4元到5元” 。但小天很快就发现可能连680元的“中介费”都赚不回来。对方对其在该平台上账号的评级信息了如指掌,一会儿说她的信用分不够,一会儿说她在平台上有多项购买记录拿了差评 ,总是有各种理由来说明她的“评论”无效 ,不值4元 。

  小天告诉记者 ,除了“兼职刷单”外,她还找到了“无需工作经验 ,轻松跑腿可赚大钱”的项目——去银行开卡 ,再上传自己的身份证件照片 ,使用对方提供的手机号绑定银行卡  ,每开一张银行卡 ,可以赚80元至150元不等 。

 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注意到,近期随着大量外来人员返沪工作 ,“轻松跑腿赚大钱”的营生又开始在手头拮据、着急找工作的年轻人中“流行”了起来。而这样的“营生”很可能让年轻人“既赚不到钱,又惹上官司”。

  这则“无需工作经验,轻松跑腿可赚大钱”的网络平台招聘广告也吸引了远在湖北的小彭 。他告诉记者 ,招聘方不仅承诺为其报销高铁车票 ,还开出高额工资,邀请他来上海打工 ,而工作内容是携带身份证根据公司指示递送相关资料 。

 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,小彭从湖北来到上海市奉贤区 。在与“公司”联系人碰面后,对方当即为小彭开出了“业务单”,要求小彭将自己的身份证和办理的名下银行卡送到指定地点 ,交由其“公司”运作便可轻松赚大钱。听从安排的小彭在奉贤区多次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碰面,将本人身份证和实名登记的银行卡递送给他人。但对方原先答应的报酬却迟迟没有到位  ,而小彭的银行卡也被冻结了  。

  警惕“跑分”陷阱,避免上当成“卡农”

  小彭报警后,上海奉贤警方调查了他的银行卡信息 ,发现其银行卡因涉及电信网络诈骗案而被公安部门止付冻结 ,并且卡内交易流水异常。原来,小彭是被所谓的“公司”诓骗来上海成了“卡农” 。

  警方通过小彭提供的“招工贴”线索  ,在浦东 、普陀等地相继抓获13名“跑分”犯罪团伙成员 。这些人员自2022年11月以来就在网上发布招工贴吸纳“卡农”,以在大城市跑业务为由 ,在沪碰头实施转账“跑分”,替电信网络诈骗 、赌博等犯罪活动搭建平台 ,进行洗钱等非法活动。

  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刑侦支队八支队长郭宇告诉记者 ,通过电话 、微信、网络平台等招募“刷单” 、跑腿人员的招聘信息多为骗术 ,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招揽“卡农” 。“号称轻轻松松月入过万,但这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,却是在为不法分子洗钱 。”郭宇介绍 ,奉贤警方近期连续破获多起“跑分”案件,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 。这些案件都无一例外地以“招工”名义要求求职者提供银行卡 、身份证 、手机卡等信息。

  在奉贤务工的老徐经几个年轻打工人介绍,找到了一份“新工作”。“老板”凌某一通电话 ,就让老徐把身份证 、银行卡 、手机卡等信息上传。后经警方调查  ,凌某等6人负责在网上联系上家,建立聊天群。随后不断物色“卡农”帮助走账,当“卡农”银行卡内资金累积到一定数量后,凌某等人便将资金转给上家,转账成功后将截图发到群里 ,再由上家按一定比例结算好处费。经初步查证,1月至今凌某等人共计为犯罪团伙结算资金400余万元。

 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张和小杨也遭遇了招工诈骗 。两人在手机微信群内看到招工消息,添加对方微信后 ,按照对方指示结伴来到奉贤西渡地区,对方要求两人提供名下银行卡 、身份证及手机卡等 ,但两人感觉正常招工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 ,遂拒绝了对方要求并报案 。经查 ,张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负责在网上招揽“卡农” ,随后驾驶车辆前往约定地点见面验卡,验卡成功后进行“跑分”走账。经初步查证,4人所涉及银行卡走账流水近350万元 。

  郭宇提醒正在找工作的年轻人警惕“跑分”陷阱,不要轻易被网络平台或者“朋友”所谓的高额利润所诱惑,更不要随意出租 、出借自己的身份信息、手机卡 、银行卡等支付账号,以免沦为犯罪分子实施违法犯罪的帮凶,使自己身陷囹圄 。

  林静 曹赟娴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 :中国青年报 【编辑:唐炜妮】